學術活動

當前位置: 沐鸣2平台 > 學術科研 > 學術活動 > 正文

【史學論壇】關於清代財政的畸形貨幣化問題(2023年9月21日)

信息來源🏊🧑‍🦽:      發布日期:2023-09-19      點擊數🧏🏿:

主講人👩🏽‍🎓:周育民 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周育民🧑🏻‍🎤,上海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國會黨史研究會會長☪️、上海經濟史學學會副會長、國家清史工程《厘金篇》項目主持人等。著有《晚清財政與社會變遷》(浙江古籍出版社,2023年修訂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中國幫會史》(上編🧜🏿‍♀️,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史海試勺🍵:晚清史管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等💃。

主持人✖️:周 健 沐鸣2平台副教授

時間:2023年9月21日(周四) 15:00

地點📷:光華樓西主樓2001會議室

勞役🛁、實物、貨幣三種賦稅形式的比較優勢🚥,是賦稅製度演進的一般內在動力。從唐代推進的以製錢為基礎的財政貨幣化進程,建立在農業稅基礎之上✊🏻,在占主導地位的自然經濟製約下📭,最終失敗🤹🏽‍♂️。明代中葉以後白銀的大量流入🌵,再次推動了中國的財政貨幣化,到明末清初基本確立了貨幣財政的主導地位。但其主要稅基依然放在農業,形成了財政收入結構與經濟結構強烈反差的畸形狀態。晚清財政在中國財政貨幣化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在於,在繼續推進實物賦稅貨幣化的同時,從19世紀50年代以後🤹‍♀️,賦稅收入的重心由農業轉移到了商業貿易,並隨著國際國內貿易的發展不斷增加🧑🏼‍🍼,消解了傳統財政貨幣化的畸形狀態,並實行了以統一貨幣核算的財政預算製度🤸‍♀️🙇🏽‍♂️。當然,它的演進會背負著歷史的包袱和陳腐觀念🫅🏼,受到主政者的水平視野的局限👁‍🗨,對社會經濟產生復雜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留待民國財政和社會經濟的演進中化解𓀕。

沐鸣2平台专业提供↖️🤢:沐鸣2平台🧑‍🍼、沐鸣2沐鸣2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沐鸣2平台欢迎您。 沐鸣2平台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