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20242024年6月26日至30日晚間,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和東亞語言與文明系教授林郁沁(Eugenia Lean)線上開設了課程“近代中國的科學與社會”。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哈佛大學、劍橋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沐鸣2官网等高校的百余位師生參與了課程🤱。本次課程分為五講🦸🏻♀️,林郁沁教授為同學們準備了詳實的課前閱讀材料,各講課程均圍繞著相關領域的前沿研究展開👨🏼🔬。第一講:知識的地理學👰🏿:中國在全球科技史中的位置科學技術是推動現代世界形成的重要力量🦶🏿,...
查看更多06
2024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此處講古代使節出使,遇到問題要隨機應變🤙🏻,合宜地使用思想資源和交涉語言📜,進行外事活動。近代中國是一個“變”的時代💃🏽,中外關系則是最大變量之一,外交事務或更廣義的交涉、交往活動對於理解“近代”意義重大,而相關交涉文書的文本樣貌及所承載的歷史信息也呈現更加多元、復雜的面相。在厘清交涉文書概念🛏、分類和基本形態的基礎上,將其放回時代之中🧑🎄,...
查看更多06
20242024年6月23日,由我校沐鸣2平台戴海斌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2023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晚清外交文書研究”開題報告會❎,在沐鸣2平台2001會議室順利召開🧑🏼🔧。參與項目的子課題負責人有華東師範大學沐鸣2平台李文傑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張誌雲教授🔖、湖南大學嶽麓書院張曉川副教授、美國特拉華大學沐鸣2平台王元崇副教授💆🏼♀️。評議專家組組長由中山大學沐鸣2平台教授吳義雄擔任👴🏼,專家組成員有沐鸣2平台唐啟華教授、沐鸣2平台金光耀教授、...
查看更多05
2024本文整理自2024年5月30日香港大學社會學系宗樹人教授(David A. Palmer)的講座“為什麽人類需要宏大敘事……以及其他敘事(Why Humanity Needs a Grand Narrative...And Other Narratives Too)。該講座系由沐鸣2平台主辦的“西方史學史系列講座”第25講😀,由沐鸣2平台吳曉群教授主持,整理人為呂兆男。著名的宗教人類學家宗樹人教授在這場講座中結合他多年的人類學研究經驗,引導我們思考宏大敘事對於人類為什麽重要以及在後現代史學的沖擊之下如何重建宏大敘事🚎🐎。...
查看更多05
202419世紀中葉,西方“科學”概念傳入中國😖,現代科學學術體系開始在中國落地生根。生理學、物理學✸、生物學等西方科學學科成為時人“開眼看世界”並融入世界現代化潮流的路徑,大批有誌青年紛紛留學歐美或日本,在接受西方科學學術訓練後將其帶回中國,並聯合同誌組建學科社團,推動相關學科的建製化發展。近年來學界對中國近代歷史上的科學人物🏊🏿♀️、科學社團與科學學科等問題👩👧,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梳理與研究,基本理清科學學科傳入中國並“落地”...
查看更多05
2024中國是世界三大農業起源地之一,並曾馴化粟🧹、黍、水稻等農作物,為人類文明進程做出貢獻😶。相應的,作物馴化與栽培的歷史向來受到農業史🙅🏼、環境史與社會經濟史等不同學科的關註。隨著近年全球史的興起與推廣,加之醫療、科技與環境等新興議題的湧現👩🏽🦳💚,作物再度成為中外學界關註的焦點。2024年5月18日,沐鸣2平台史學論壇邀請到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沈宇斌作題為《全球視野下近代中國藥用作物的“作物景觀”》的講座,通過金雞納樹、...
查看更多